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4-07-09 18:42:30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11篇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11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1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其中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常常引起纷扰的、不利的、危机重重的后果。国内有些调查表明,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那么,当前xx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当前xx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xx县各中学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性建议,也供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人士参考。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xx县近郊的5所中学,其中高中一所,职高一所,初中三所,随机选取每个学校每个年段的班级各一个,合计15个班级共699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初一学生108人,初二学生121人,初三学生169人,高一学生119人,高二学生113人,高三学生69人;男生328人,女生371人。实际发放问卷800份,收回699份,回收率为87.4;剔除35份效度量表得分高于7分的问卷35份,实得有效问卷664份,有效率为回收总卷数95.0。

2、调查工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该测验适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MHT共有100个题项,包括8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即测谎量表),该测验覆盖面广,筛选率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每个题项后有“是”和“否”两个答案,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8个内容量表得分累积起来,就是总得分。分量表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强不强、焦虑范围广不广;而总得分则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该测验以整个量表在65分以上,各内容量表上超过8分作为指标来考察其心理健康状况。如果一个学生的总分超过了65分,说明该生的总焦虑水平较高,范围较广,有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8个内容量表中,任何一项标准分达到8分以上时,表明该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需有针对性地辅导程度。

3、调查方法:本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配合给予统一指导语,利用学生自习时间集体施测。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调查的初步结果

1、xx县中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xx县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一般,具有正常的焦虑水平。从表一可以看出,被调查的664名中学生其总焦虑倾向标准平均分为38.40,处于中等焦虑水平(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即8种焦虑倾向标准分之和在35分以下,属于低焦虑水平;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在65分以上,属于高焦虑水平;35分到65分之间的,属于中等焦虑水平),另外,在各个内容量表的得分上,学习焦虑得分最高(M=8.02),处在异常焦虑水平(焦虑倾向标准分在8分以下,属于焦虑正常,超过8分,属于异常焦虑)。从表1也可得知,单项高分(8分以上)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循序为:学习焦虑(57.8,384人)、身体症状(22.3,148人)、过敏倾向(19.4,130)、自责倾向(17.5,116人)、对人焦虑(9.5,61人)、恐怖倾向(6.5,43人)、冲动倾向(4.4,29人)、孤独倾向(2.3,15人)。

表1664名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和总量表上的得分

学习对人孤独自责过敏身体恐怖冲动总焦虑

焦虑焦虑倾向倾向倾向症状倾向倾向倾向

平均分8.024.662.765.395.625.343.343.2338.40

标准差2.852.112.062.172.152.812.542.2312.36

检出率57.89.22.317.519.422.36.54.41.66

在被调查的664名学生中,41.41的学生(275人)分数在35分以下,说明这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好的;分数在35分-65分之间的学生有378人,占所有被测学生的56.93,这部分学生处于中等焦虑水平,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的一般指导和教育;分数在65分以上的学生11人,占被测学生数的1.66,处于高焦虑水平,属于心理不健康的人群,对于这些总焦虑倾向较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需要制订特别的个别辅导计划,要重点辅导。

2、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xx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外,其余六个分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上都是女生高于男生,而且都达到了极其显著的差异,这个说明女生的总体焦虑程度要高于男生。

表2不同性别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男生(n=309)女生(n=355)T值值

MSDMSD

学习焦虑7.422.998.552.61-5.1670.000

对人焦虑4.292.194.971.99-4.1890.000

孤独倾向2.782.142.741.990.2810.779

自责倾向4.992.115.732.17-4.4320.000

过敏倾向5.342.195.872.09-3.1750.002

身体症状4.953.045.682.55-3.3800.001

恐怖倾向2.802.463.812.53-5.2260.000

冲动倾向3.082.323.372.14-1.6680.096

总量表35.6813.0740.7611.19-5.3870.000

说明:在这里n表示被调查的个体数目;M表示平均数;SD表示标准差;T值是两个数字相比的一个比值;值表示显著性,如果值小于0.05,那么说明相比的两个数字存在差异,下同。

3、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以及全量表的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比较得知,初中生在这四个分量表和全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高中生。由此可见,高中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初中生。具体比较可见表3

表3不同年龄段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初中生(n=378)高中生(n=284)T值值

MSDMSD

学习焦虑8.432.777.492.8 ……此处隐藏33348个字……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

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11

在诸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强迫高居榜首。张聪沛分析:强迫的根源是优柔寡断,没有主见,追求完美。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家庭的中心。家长总会抢先安排好本应由孩子自己决定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安排无疑是完美的。如此,家长不在身边时,孩子就会显现出缺少主见、优柔寡断。

青少年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在逐渐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特别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人际关系非常敏感。

张聪沛最近接手了对一名高一学生的心理治疗。由于老师在课堂上当众读了这名学生的作文,使得他被同学嘲笑。当天回到家,他就显得很郁闷,之后开始又哭又闹。张聪沛诊断他得了癔症,经过治疗,病情逐渐减轻。最后,他终于决定回校上课,可只上了一节就回家了,因为他感觉班里所有学生都在看自己。现在,这名学生已经一个月没有上课了。

张聪沛认为,这些心理问题是可以通过训练缓解的,最好的训练方法之一,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进行户外集体活动。

该课题组曾组织一次集体登山活动,登山队员是高一和高二的学生,队员被分为3个组,每组5人,每人发10元活动费用。登山前,队员要花掉10元购买登山必备物品。进山之后,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之差显露无遗。其中一组登山队员把钱全部用在买牛肉粒、爆米花等零食上,甚至都不知道买水。结果,登山不到一半,这组队员就口渴难耐,都放弃了。

张聪沛认为,父母因素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的瓶颈。父母经常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尺,甚至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孩子,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其实,父母是青少年最稳定的人际关系,也是青少年内心最渴望得到支持和帮助的对象。和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感觉到自己被父母所了解和理解,这会使青少年感到松弛和自信。反之,青少年易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其心理及人格问题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