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3 10:46:15
精选语文教案集合7篇

精选语文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要点点拨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积累

《山市》选自,作者,字,世称“”,淄川人,清代文学家。

2、给加点字注音

高插青冥()倏()忽碧瓦飞甍()黯然缥缈()()

连亘()蜃()

3、疏通文意

①推荐重点字词

②推荐重点句子

③记录自己不懂的词句

二、理解探究

4、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5、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6、怎样欣赏感受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学解释其中的道理?

三、拓展延伸

7、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四、学习小结

8、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语文教案 篇2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的安排线索和结构。

2、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精读课文,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验文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

情感与价值目标:

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

教学重点:

体验文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

教学难点:

体会中反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大家都看过日出,我们已经学习了刘白羽和徐志摩眼中的日出的瑰丽景象,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西部落日的辉煌。

二、题目解说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首先点明描写的物象是落日,而不是日出。“西部”点明物象的环境,为什么是地平线呢?因为西部是平原,很平坦,所以才能看见地平线。

理解阅读

全文共1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对西部落日的印象评价。

第二部分(2—16)分写两次在西部看到的落日的雄伟景象。

第三部分(17——18)揭示主题,突出落日的庄严、神圣和悲剧感。

二、学生精读课文,对进行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

三.就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如有同学不能解答的疑问,以提交纸条的形式向老师提问。

四.教师边串讲课文边对学生提出的给予解答。

1、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提问:第一部分主要讲什么?

明确:总写对西部落日的印象评价

提问: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2、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定西高原落日的美丽景象的?

2、第四段插叙“左公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课堂小结

黎明象征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诞生正是从漫漫黑夜中升起的曙光,它标志着旧世界的逝去和新世界的到来。此时此刻,作者对日出景象的赞颂,与对新中国的'赞颂,已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雄伟奇丽而又蕴含哲理的艺术境界。(可谓“意与境浑”)

导入:

我们大家都看过日出,我们已经学习了刘白羽和徐志摩眼中的日出的瑰丽景象,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西部落日的辉煌。

认知阅读

一、检查字词。

二、简介作者:

三、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全文共18段,可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对西部落日的印象评价。

第二部分(2—16)分写两次在西部看到的落日的雄伟景象。

第三部分(17——18)揭示主题,突出落日的庄严、神圣和悲剧感。

2、第一部分主要讲什么?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定西高原落日的美丽景象的?

4、第四段插叙“左公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理解阅读

1、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采用什么手法写出了罗不淖尔荒原落日的辉煌景象?

2、面对罗不淖尔荒原落日的辉煌景象作者有什么感想?

3、第十六段插叙“罗曼.罗兰创作”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2、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体会感悟: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五、分析的写作特色

我们要学习本篇的哪些写作方法,才能让自己的也引人入神.

明确:

1.写景抓住地域特征.

2.写景中插叙历史故事,增强文化底蕴.

3.以情入景,以情动人.

课堂小结

黎明象征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诞生正是从漫漫黑夜中升起的曙光,它标志着旧世界的逝去和新世界的到来。此时此刻,作者对日出景象的赞颂,与对新中国的赞颂,已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雄伟奇丽而又蕴含哲理的艺术境界。(可谓“意与境浑”)

拓展阅读

说说古诗文中有关落日的描写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之、轮”等9个生字,会写“之、令、布、直”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之、轮”等9个生字,会写“之、令、布、直”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狮子是“万兽之王”可是现在它想找一个动物接替它做“万兽之王”。都选谁了呢?请看(出示三幅图片:猫头鹰、袋鼠、小猴子、当大王图片)这样换来换去,现在究竟谁成为森林里的新首领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1课——《从现在开始》(板书课题)

sh 始。加注拼音、认读,然后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边读课文,边用笔画出不认识的字。

2。对于本节课出现的生字,你有没有不认识的?

对于这些不认识的字,可以小组合作学习。(前后桌4人一组)

方法:可问同学,也可问老师,借助拼音,字典等。

3。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可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

4。这些字,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它记住?

例如学生可能答出:

用加一加方法识字“眯”:目+米——眯

用编顺口溜方法识字“郑”:把耳朵关起来就是郑。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还想说的,就让学生同桌,前后桌再说一说。

5。巩固字词:

老师准备带同学们到森林去,那里有许多小动物,你想和它们交朋友吗?(想)不过有一个条件,只有把小动物后面的词语读对,才可以交朋友。

三。正确读文,感悟内容。

1。谁能给大家读一遍课文?

边听边想:狮子都选谁做大王了?最后谁成为了森林里的新首领?

然后指名评议读文情况,指名说问题答案。

老师板书。

2。根据学生评议情况,让学生再自由读文。

四。赛读课文,探究感情。

1。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对这篇课文,已能达到正确朗读,那么你还能感情地朗读吗?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朗读出来。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再读。

为了进入情境,指名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读一段。

然后师生共同评议。

3。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谁还想读,课后再读一读,好吗?

五。比一比,把生字写好。

1。出示要写的'字,让学生认读。

2。教师重点指导难写字——“之”。

3。在教师指导下,临摹书写。

4。看一看,其它同学写的如何,结合优秀的,再书写一遍。

课后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xuān bù xiàn zài lún liú dì yī mìng lìng xīng qī

( )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今( ) 直( ) 弟( ) 观( )

令( ) 真( ) 第( ) 现( ) ,

三、读一读,照样子写一写。

神气极了 荡来荡去 立刻喊起来

可怕极了 跑来跑去 立刻欢呼起来

________极了 _______来_______去 立刻___________

四、照样子写句子,再读一读。

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跳着走路!

从现在开始,你们要_______!

从现在开始,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了解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增强爱护大自然、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意识,激发探索生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具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的大意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设计生态金字塔示意图的形式,并通过比较各组所画的生态金字塔,理解:什么是生物世界的食物链?

生态金字塔是怎么回事?

它有哪几个营养级?

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在对生态金字塔有了准确了解后,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介绍生物世界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相关知识的重点词句,认真揣摩。

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画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可将课后练习第2题“读一读,比较带点词的异同”放到这个环节,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学生去寻找相关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

3.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段落:

第一、二、四、五自然段,讨论探究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每段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它与前面句子有什么联系,从而感悟作者

在布局谋上的独特。这也是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办法。

三.畅谈感受,发出倡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认真朗读结尾段,然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想象人类将遭到大自然哪些方面的惩罚,或谈谈人类应该为保持生态金字塔的平衡作出哪些努力。最后,可以班级的名义,向学校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写出倡议书,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板书设计:

16生态金字塔

肉食动物

爱护大自然﹛草食动物﹜维持生态平衡

绿色植物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图画读懂故事,说出这个故事的内容。

2、帮助小明想个办法,并能把想到的办法说清楚。然后评一评谁的办法好,谁说得好。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故事,想出办法。

2、清楚地表述自己想出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话题。

该怎么读?(疑问的语气)那么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呢?(“?”)再读一读。

二、自己看图,思考问题。

1、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互相补充。

2、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内容。

3、你学得小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老爷爷为什么不让小明取牛奶?(过意不去,定要答谢。)

4、自己动脑筋,帮小明想个办法。

5、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办法。

三、交流评价。

1、收钱送奶。

2、不收钱,不取奶。

3、辩论。

4、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5、评一评,谁的办法好?为什么?

四、表演故事。

分组排演,可以有不同的结局。

语文教案 篇6

爬天都峰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2、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法与学法:

师:品析重点词句法。

生:读议法、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小组内互相认读、正音。

2.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3.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4.理解重点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汲取:吸取。

四、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五、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分读每个自然段,并说说各写了什么?

2.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3.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共有四篇课文,两篇讲读课文:《再见了,亲人》、《桥》;两篇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是自己感动的词句。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的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5.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4.领悟表达的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四、编排特点

1.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2.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

五、教学安排

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

《精选语文教案集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