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16 14:36:17
《美猴王》教学设计7篇

《美猴王》教学设计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猴王》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猴王》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

学习小说中塑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模仿、表演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成功塑造一个集“猴”、“神”、“人”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的: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石猴动作、语言的语句,能具体分析哪些语句表现了猴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人的特点。

难点:

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教学设想:

1、教法设计

①设置情境、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模式

②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指导

⑴、课前准备

①阅读《西游记》节选,搜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通过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了解《美猴王》的故事梗概,准备概括复述。

⑵结合上课内容,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备讲故事、速背、模仿配音、表情朗读。

3、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激趣导入: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头曲《猴哥》(出示幻灯2),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唱,再让学生说说歌中的“猴哥”还有哪些称号,以此引出课题。

择要板书:美猴王(猴)齐天大圣(神)孙悟空(人)

2、师生合作简介《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和作者吴承恩的相关情况。

(出示幻灯4、5)。

导语设计:

美猴王孙悟空是《西游记》中作者热烈歌颂的一位英雄,也是很多孩子的亲密朋友。那么,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他有怎样“美”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美猴王》。(板书:美猴王)这篇文章是从《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节选出来的,为方便同学们阅读,编者对原文文字作了不少删减和改动。

学习本文,我们要达到以下三方面的目标(出示幻灯6)。为了活跃课堂,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全班同学们按现在的座次分成四大组,一、二、三、四组分别用《西游记》中保护唐僧取经的四个英雄形象来命名,分别是悟空队、八戒队、沙僧队、白龙马队,今天你们要重闯西游路,各组队员要拿出法宝大显神通,来闯关(黑板上先写好队名画好闯关图表),哪组最先闯关到达终点—灵山,全组队员每人将取得真经(特殊礼物)一份。预祝大家都能顺利闯关!

二、新课教学

(一)第一关:扫除字词障碍

①正确读出以下词语:(幻灯6)

镌径遂迸裂麋鹿瞑目石碣石窍开辟天造地设力疲神竭瞑目蹲身

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喜不自胜滔滔不竭

(二)第二关:整体把握故事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遍,根据提示概述课文(出示幻灯5:留空待填)。看谁说得简洁又准确。学生讲完后教师适当点评,并出示幻灯示例。(出示完整内容)

2、让学生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内容,再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每段内容。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怎样按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划分层次。

教师稍加点拨,鼓励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出示幻灯作为学生参考)

(三)第三关:分析人物性格

1、过渡: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的精湛表演,为我们再现了美猴王的形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个“中国人都知道”的艺术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

①“石猴出世”采用第一种方式:讲故事,选故事大王(出示幻灯6)。让学生分成四组合作与讨论后,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一讲“猴王出世”这一情节,选出这节课的“故事大王”。(找两组派代表对决)

教师问:请大家找出与石猴出生有关的词语,再想一想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出生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生一起找出“东胜神州”、“仙石”、“仙胎”、“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等词语,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是天地生成。

师问:这一情节中表现了石猴具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后,明确:从石猴出生这一情节中表现了美猴王“神”的特点。

②“山间生活”采用第二种方式:速背。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这一段内容,然后分组派代表进行速背比赛,看那一组背得好、背得快(找两组派代表对决,出示幻灯7)。

师问:石猴一出生就会做什么?

师生共同找出“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这些词句。

师问:这些词句描写表现了石猴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讨论后明确:表现了他“神”的特点;

让学生找出石猴和山间的其他动物友好相处的词语:“为伴”、“为群”、“夜宿”、“朝游”。

师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现了石猴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现了美猴王作为“猴”这种动物的特点。

③“自荐探泉”用第三种方式:模仿配音。教师和学生一起模仿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石猴自荐探泉这一情节中李扬给孙悟空的配音,看谁是这节课的模仿高手(找两组派代表对决,出示幻灯8)。

教师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跳”的动作和“我进去!我进去!”的语言中,讨论总结石猴“人”的特点:胆大超群,不同一般。

④“发现水帘洞被拥为王”用第四种方式:每组选一个读得最好的同学参与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体会群猴的顽劣、石猴的自信和果敢。(幻灯9)

师:请大家和我一起找出描写石猴动作和语言的词语,然后分析总结石猴的特点。

师生互动分析如下:

在发现水帘洞时,作者通过对石猴“瞑”“蹲”“纵”“跳”四个动作的描写以及跳出水外后“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石猴的勇敢灵巧、本领高强、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聪明过人,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再点课题下的副板书)。

进了水帘洞后,作者紧扣猴子的特性,把顽劣的猴性写得形神毕肖。而石猴竟能引经据典(出自《论语为政》。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这又写出了他既具有人又具有神的特点。

到了被拥立为王后,正名为“美猴王”,受众猴礼拜,这多像一个独 ……此处隐藏6567个字……帘洞。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

(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

(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

(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

(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第三教学板块:

大胆放手,弓1导参与;小组讨论,自主学习。

围绕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教师深人巡视,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第四教学板块:看看议议画画——讲讲——写写,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学习美猴王的聪明勇敢、有胆有识。

1、观看录像,放映《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边看边思考:美猴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讨论美猴王的性格特征。

明确:

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探字众望,他是猴,是人,又是神。

猴,表现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他的传奇性。

3、体验感悟

(1)评选创作画,通过小组评选出画得最好的,拿到投影仪上展示,并自己讲解。由学生点评。

(2)讲《西游记》的故事

课前布置学生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选中其中一回做好准备。

要求:用普通话讲,不念稿,不背稿;吐字清晰,语言流畅、有感情。

听故事耍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评故事要从多方面加以评论。

(3)说话训练。请选择一个精彩片断或最喜爱的片断(课内课外都可以),自我评点孙悟空(扣紧课文的性格特点。)

(4)我们看了《西游记》时,都会对识妖降妖的孙悟空赞叹不已,也常常会发出做孙悟空的奇想。假如你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你将如何?请你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充分发挥悠象,在小组中讨论,即兴上台讲讲。

4、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美猴王》,不仅了解了神话的特点,认识了“美猴王”美在哪里,对这一形象也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大家发挥了想象力,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象美猴王那样积极主动,增强自我表现欲,把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附板书设汁:

xx

《美猴王》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2、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二、明示目标

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美猴王》。

二、初始通读

1、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何不同?(语言上不同,难读,不好懂)

2、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再次学习课文。老师相信这点困难一定难不倒你们,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

出示自学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找出自己读不懂得词语、句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然后组内交流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并由组长把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得最认真,学习的效果最好。

4、检查:

课件出示生词,认读:

迸裂、麋鹿、瞑目、石碣、镌刻、……

交流词语的理解。

大造化、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5、理清课文的顺序,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寻找方法,帮助自己理顺思路,尽可能详细的复述课文。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全文内容以石猴为中心理思路:出世——生活——探险——称王

6、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可简单写上自己的批注。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指名读你喜欢的段落,说一说理由。

二、品味精读

(一)美猴王显然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美猴王“美”在何处?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文中语句品评。

(1)美在出身神奇——名山仙石,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化而为猴,却五官具备,四肢俱全。神奇的出身为美猴王神奇的本领做铺垫。

(2)美在行动活泼——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自然风光很美,石猴的行动活泼自在。

(3)美在行动勇敢——三次“瞑目蹲身”跳进跳出,动作敏捷,胆量超群。

(4)美在语言形象——“我进去!我进去!”“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在这重复的语言中,猴性尽显,急躁好胜的神态如在眼前。

《《美猴王》教学设计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